网站首页/新闻动态/行业新闻

用户侧储能迎来高光时刻

2023-08-11

20231107085804112.png

    广东省发改委近日印发的《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提出,大力鼓励用户侧储能发展。按照因地制宜、灵活多样的原则支持工商业企业、产业园区等配建新型储能电站。


该《措施》被称为“最强用户侧储能支持政策”。《措施》指出,要加快推动分布式新能源、微电网配置新型储能电站,推动工业园区、商业楼宇开展冷、热、电、储综合能源服务。同时明确,用户侧储能项目使用产品经认定符合先进优质产品标准规范的,其储能设施用电量单独计量,电价参照广东省蓄冷电价政策执行。


在业内人士看来,上述《措施》仅是我国用户侧储能即将快速发展的缩影,今年用户侧储能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。

市场热度持续提升

    储能分为电源侧储能、电网侧储能、新能源配建储能、用户侧储能。由于我国居民电价较低且峰谷电价差较小,用户侧储能经济性有限,此前不具备大力发展空间,并未被高度重视。随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持续推进,用户侧储能逐渐迎来“高光”时刻。


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《中国能源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今年以来,我国用户侧储能安装量比以往多了不少”“过去只有一些大用能客户关注储能,今年很多小工商业用户也开始关注储能”“随着峰谷差拉大,用户侧储能的关注度和市场热度越来越高”。


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,全国工商业配置储能新增总能量达0.76吉瓦时,同比增长106.29%,其中,广东、江苏、浙江等工商业大省占比超过八成。以广东为例,其拥有丰富的工商业资源,电力市场化改革又走在全国前沿,用户侧储能具有多元应用场景。尤其是《措施》明确,精密制造、通信、金融等用电量大且对供电可靠性、电能质量要求高的电力用户,均可按需配置新型储能电站,广东用户侧储能将迎来一波安装潮。


 “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,浙江、珠三角等地的很多企业为了保生产、保订单,安装储能的积极性很高。”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、研究总监岳芬对《中国能源报》记者表示,此外,现在各地都在做产业转型,储能与新能源是国家鼓励的方向,各地推动用户侧储能的主要动力是招商引资引入产业链,刺激当地经济,使其形成一个闭环。


新能源和储能专家彭宽宽对《中国能源报》记者表示,与电网侧和发电侧储能相比,用户侧储能的意义在于,对电网来说,主要是调峰;对用户来说,主要是节省电费。“用户侧储能发展最早,2016年时就已经批量投资了一些项目,这些年也陆陆续续一直有项目实施,今年的安装量比往年更多。用户侧储能今年火爆的主要原因是峰谷电价差拉大和峰谷时段优化。”

主要限制是基础电费缴纳模式

    用户侧储能主要依托工商业企业的建设,商业模式主要依赖于峰谷电价差,辅以需求侧响应、需量电费、分布式光伏消纳、应急备用等直接或间接收益,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或用户自建方式。目前,在浙江、广东、江苏等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发展较快。


“用户侧储能发展的主要限制在于基础电费的缴纳模式,基础电费缴纳模式包括按容缴费和按需缴费两种,按需缴费对用户侧储能经济性影响较大。”彭宽宽对记者直言,用户侧储能发展的最大门槛是基础电费的选择问题,第二个制约因素是用户侧储能场地的选择。工厂对土地利用率要求较高,不会有大量空地用来安装储能装置。

20231107085751217.png


    用户侧储能主要依托工商业企业的建设,商业模式主要依赖于峰谷电价差,辅以需求侧响应、需量电费、分布式光伏消纳、应急备用等直接或间接收益,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或用户自建方式。目前,在浙江、广东、江苏等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发展较快。


“用户侧储能发展的主要限制在于基础电费的缴纳模式,基础电费缴纳模式包括按容缴费和按需缴费两种,按需缴费对用户侧储能经济性影响较大。”彭宽宽对记者直言,用户侧储能发展的最大门槛是基础电费的选择问题,第二个制约因素是用户侧储能场地的选择。工厂对土地利用率要求较高,不会有大量空地用来安装储能装置。


分布式光伏发展经验值得借鉴

    《中国能源报》记者采访了解到,用户侧储能与分布式光伏应用模式相近,均通过工商业企业建设降低用电成本,市场渠道和建设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。不过,用户侧储能对企业的运营状况、用电负荷曲线、场站条件、用电量等要求更高。相比分布式光伏,用户侧储能盈利情况面临更多不确定性。


“用户侧储能需要解决的最大门槛是基础电费。”彭宽宽表示,按需缴费有可能增加基础电费,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的储能项目收益就会受到影响。“用户侧储能风险蛮大,未来发展面临不确定性,建议在投资风险控制上借鉴分布式光伏发展经验。”


在魏琼看来,山东的负电价现象备受关注,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的一大步。随着新能源电力占比的不断提升,只有电力充分市场化,电力成本才能真正优化,未来电力市场中的分时价格波动为用户侧储能收益带来想象空间。


业内人士认为,用户侧储能探索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是末来的发展模式之一,仍需在政策支撑、市场价格机制、电力调用机制等方面继续完善。


20231107090004645.png

联系方式 0571-86015700



浙ICP备2023019532号-1 技术支持:浙江星谷